快进 10-15 年,这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同样的人物现在成了德国文学的首席文学评论家,首先是《时代周报》的特邀书评人,然后从 1973 年起担任FAZ文学版面的编辑。他还创办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广播电视节目(文学四重奏/咖啡馆)。他是一个不爱拐弯抹角的人,经常批评他所评论的书。(事实上,他自己的许多书中有一本名为《只有垃圾》,这是他无法摆脱的形象。)
自传的第一部分将带你到达这一点。第二部分是一系列轶事和回忆录,记录了他与 20 世纪德国文学巨匠的相遇,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对文学生活和文学批评领域的更一般的思考。,因为它与这些文学巨匠相比相形见绌。这些章节也为了解统一前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关于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争”的章节是首屈一指的。
人们不情愿地崇拜他,公开地鄙视他,尤其是学术界,但他非凡的才华、坚强的个性以及他 克罗地亚 WhatsApp 号码列表 对德国文学的真挚热爱和关心使他脱颖而出。如果有的话,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路易斯·杜蒙特,《德国意识形态:个人主义论文集:人类学视角下的现代意识形态》(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6 年)。《德国意识形态:从法国到德国再回到法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4 年)
这两本论文集也属于“迟做总比不做好”的范畴。如果我能从路易·杜蒙特的博学和智慧中受益,那么过去几十年我写的关于欧洲的很多文章都会有所不同,而且肯定会更有见地。这两卷论文可以放在任何《法律与文化》的阅读清单上(当然是《法律与文化》的人类学流派),其中最不重要的是它们为人们理解人权提供了额外的见解。不是作为一种法律学说,甚至不是作为一种道德或哲学概念,而是它们对社会现实的吸引力(或其他方面)以及它们或多或少地与我们对民主治理的理解相结合。
但杜蒙特的著作真正令人大开眼界的地方在于,他分析了(普遍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与更强调(特殊的)集体认同和集体利益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他的作品具有历史性,追踪了革命后的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冲突,令人钦佩的是,他没有陷入惯常的法国胜利主义和自我陶醉。
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当代意义,甚至紧迫性,是因为它令人信服地可以用来分析和理解当前欧洲戏剧的核心要素——欧盟代表着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普世文化——以及它与欧洲社会广泛认同感的冲突。杜蒙特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更好地解释了辩证过程、行动/反应、随之而来的两极分化,这些都交织成了一种丰富的现象学,并得到了人类学的洞察。他不是政治理论家,而是一位完美的社会科学家,所以他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追踪(以良好的人类学工作所必需的同理心)冲突的动态。而且,与他的许多当代后现代主义者不同(他是一位真正的现代主义者),他的作品既不自恋,也不难以理解。这是一本非常棒、不可错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