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颠覆了许多事物,其中之一就是供应链主要由需求驱动的信念。疫情初期,基本物资、救命药品和设备严重短缺,凸显了为我们的市场提供物资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存在关键缺陷。
供应链网络的“单节点/长线”结构建立在更便宜、更快、更好的产品的承诺之上,但事实证明,这种结构存在致命缺陷。现代供应链强调效率和成本高于一切,因此在构建时往往很少考虑弹性、可持续性和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的基本原则。因此,从救生设备 阿富汗邮件列表 和药品到半导体等关键供应链一次又一次在压力下陷入困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芯片可能落在哪里
今年 2 月,全球芯片短缺导致三个州的汽车生产陷入停顿。据路透社报道,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堪萨斯州、南卡罗来纳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苏里州州长致信拜登总统,敦促全球半导体和晶圆公司扩大生产,并“暂时将目前生产的一小部分重新分配到汽车级晶圆生产”。
当时,全球陷入了芯片短缺的境地,尽管这一问题后来有所缓解,但据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称,这一局面已导致汽车行业损失超过 100 亿美元,并影响了 390 万辆汽车的生产。
深入了解芯片短缺,可以窥见当代供应链中更大的结构性问题。去年 7 月,受封锁限制的惊吓,美国和其他地区的汽车制造商缩减了对半导体的采购,芯片短缺开始加剧。这促使芯片制造商(其中绝大多数位于美国境外)将生产线转移到当时蓬勃发展的电子行业(主要在美国境外),该行业受益于疫情引发的远程工作急剧增长。因此,完全无视基本的冗余和风险管理原则,这是“更便宜、更好、更快”思维模式的典型特征,导致了汽车级芯片的短缺。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中的份额已从 1990 年的 37% 下降到如今的 12%,这并没有起到什么帮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超过 75% 的半导体制造发生在亚洲。谈到这个话题,中国在芯片制造中的份额轨迹与之相反,在同一时期从零上升到接近 30%。但在需求方面,美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