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应该接近事实,或者至少接近事实。但在当今世界,数据的大量扩散意味着我们可能会成为数据滥用的实施者或受害者。
这是一个新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数据无处不在的世界。我们之前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有很多例子表明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例子中。
具体来说,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一种新型 牙医数据 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一种名为 2019 冠状病毒病(简称 -19)的疾病。[1] 我们都见过已发布的数据和图表——一方根据数据说“我们应该做 A”,而另一方根据相同的数据说“我们应该做 B”。以下是说明此数据素养问题的示例。
一则新闻报道将 2002-2004 年的 SARS 疫情与 -19 疫情进行了比较。文中提到了 SARS 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但其背景是“SARS 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例高于 -19”。该报道随后得出结论,SARS 的危险性要大得多,但全球经济并未停滞。基于这种解释,该新闻报道社论称,社会反应过度。一些政府官员接受了这样的信息,并根据这些看法限制了他们的行动。你可以说,人们的死亡是因为这种数据解释。
从数据立场,上述内容存在多个问题。
死亡率的计算方法不同。SARS 感染的人口比 -19 要少得多。数据采样不同,因此,如果不考虑各种差异因素,比较结果就不统一或不公平。
新闻报道中没有提到为应对非典而采取的积极反应,例如亚洲地区关闭旅行。
最糟糕的是,SARS 已经结束。它变异了。 。截至本文撰写时, -19 仍在蔓延。我们尚未掌握 -19 的全部数据。因此,无法准确比较时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