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方面的。首先,出于历史考虑,乌克兰被归类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发达国家,这带来了微妙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尤其是战后)低于全球许多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收入甚至低收入国家。这种情况限制了乌克兰利用公约和巴黎协定概述的特定工具,例如绿色气候基金、最不发达国家基金和特别气候变化基金——乌克兰目前无法获得这些资源。尽管全球环境基金以有限的规模分配资金,但显然,基于三十年前范式的现有框架已不再符合当代全球脱碳的需求和乌克兰等国家独特的国情,尤其是在战争挑战中。虽然重新调整这一框架的压力越来越大,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
另一方面,作为发达国家,乌克兰必须采取加速行动,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确保在本世纪下半叶初期实现排放平衡。在此背景下,《巴黎协定》发挥着关键作用,可能发挥更重要的影响,引导乌克兰走上重建以绿色、可持续和低排放实践为优先的轨道。从本质上讲,乌克兰在战争期间对气候行动的承诺可以表明,即使在充满挑战的情况下,可持续实践也是恢复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优先考虑气候行动不仅是环境的当务之急,也是为摆脱冲突的国家建设更具韧性、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的途径。
与此同时,乌克兰的能源转型不仅是国家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气候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COP28 上,乌克兰重申了其实现净零排放的坚定承诺,到 2035 年逐步淘汰煤炭,并支持将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三倍、能源效率 奥地利资源 提高一倍的全球目标。乌克兰政府介绍了基于分散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脱碳方案和计划,以及为发展风能吸引 4.5 亿欧元私人融资的案例,以及乌克兰成为欧洲“绿色能源中心”的雄心。
虽然明确乌克兰的承诺至关重要,但最大的挑战是乌克兰必须迅速重建,而重建能否以符合气候目标和净零目标的“绿色”方式进行,是许多专家提出的首要问题。 2022 年 7 月,在瑞士卢加诺举行的国家元首会议上,乌克兰政府提出了其 10 年国家复苏计划的初始版本,概述了主要行业的拟议复苏路径,预计成本为 7500 亿美元。它表明,乌克兰的绿色、包容、低碳和可持续战后重建是可行的。只要做出正确的政治决策,乌克兰就可以成为一个榜样,证明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和复苏情景下,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也是可能的,并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领跑者。然而,如果没有国际金融和机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
例如,为此,COP28 会议上讨论的 2024 年气候资金新的集体量化目标必须满足战争期间快速恢复和战后长期重建的要求,支持冲突后地区并帮助这些国家按照“重建美好未来”原则重建被毁坏的资产和基础设施。